赞校园

繁体版 简体版
赞校园 > 长安小厨娘(美食) > 第18章 全城风靡

第18章 全城风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晨光熹微,长安城七十二坊的轮廓在淡青色的天幕下渐渐清晰。

长乐坊南,崔家小院的庖厨里正透出隐隐昏黄光线。

崔时钰将最后一张饼子从饼铛取下,热气裹挟着芝麻与酥油的香气扑了满面,让她不由自主深吸了一口气。

好香。

今日的饼子应该也能卖得不错。

她将饼子整齐地码进添了热灰的保温食盒,又盖上干净麻布。

“阿姊,我和阿宁都梳洗好了。”阿锦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色襦裙,拉着扎着两个小髻的阿宁,精神抖擞地站在门口。

和二姐相比,崔时宁显然没那么精神焕发,拉着姐姐的胳膊,小脑袋一点一点地打着瞌睡。

崔时钰瞧着有些不忍,她本没打算带着阿宁去摆摊,但小姑娘不乐意,说什么“阿姊和二姊都去了那我也要去,我不要一个人在家”,为此还差点哭了鼻子,委屈极了。

崔时钰拗不过妹妹,再加上也有点不放心把小小的阿宁一个人留在家,于是便把两个妹妹都带上了。

没想到竟有意外之喜。

阿锦自是不必说了,小姑娘懂事稳重,吆喝叫卖、接钱找钱,每样都完成得极好,阿宁就有些让崔时钰出乎意料了。

原本还坐在崔时钰给她带来的小胡凳上困得睡眼惺忪,接过姐姐递来的酱香饼——也就是她今日的早饭,马上精神抖擞,大口大口啃起饼子,吃得极香。变脸速度之快,让周围几个喜爱小孩的阿翁阿婆直笑弯了眼。

别看小姑娘牙都还没长齐,吃得速度倒快,而且吃相也好,嘴角不会沾上酱汁,更不会吧唧嘴,小嘴一张一合吃得津津有味,每咬一口都会发出满足的“嗯嗯”声,仿佛在告诉周围的人这酱饼有多好吃多美味。

往那儿一坐,活像酱饼摊的吉祥物,让崔时钰本就热闹的生意更好了几分。

想着昨日阿宁啃饼的画面,崔时钰不由一笑,将装着饼子与荷包蛋的保温食盒放进推车,又检查了一遍酱罐和扑满,温声对两个妹妹说:“走,阿锦阿宁,咱们赚钱去。”

姐妹三人推着吱呀作响的小推车穿过坊间小巷。

五更鼓刚刚敲过,街上已有零星行人,崔时钰习惯性地在心里盘算着今日的生意——昨日准备了五十个饼,半个时辰就卖出去了,如此算来,今日的一百张大概只需一个时辰。

转过最后一个街角,西市的轮廓映入眼帘,崔时钰的脚步突然一顿。

“阿姊,怎么了?”崔时锦从车后探出头来,顺着姐姐的目光望去,随即也瞪大了眼睛。

她们昨日摆摊的那棵柳树旁边,竟排着一条长队!

摆摊地址是崔时钰特意选的,旁人都瞧不上那棵还没抽条的柳树,崔时钰却觉得很好,一眼相上:柳树柳树,有“留”之意,是个好兆头。

现在看来,倒是一语成谶了。

那队伍少说也有二三十人,有穿着粗布短打的脚夫,也有锦缎长袍的商人,甚至还有几个看似大户人家的小厮。队伍已经拐到对面铺子门前,引得路人频频侧目。

队伍最前头一个熟悉的身影转过头来,是高记肉行的店主,高老汉。

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开始排的队,又等了多久,见崔时钰来了也不催,只笑着道:“崔娘子来了!昨日我店里的伙计阿福买了你的饼子,回来之后和我大肆夸赞一番,说得很是馋人……今日我定然也要买回去尝尝!”

照阿福当时所说,虽然长安街上卖饼的食摊不少,味道也尚可,但没有一家的吃食如崔娘子做的饼子这般好吃新颖,口感暄软不说,还有菜有蛋,里面添的酱也好吃极了。

“我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酱……酱香热饼,怪不得把‘酱’排到第一个字呢!”阿福如是说道。

“老丈久等了。”崔时钰朝高老汉笑了笑,先和他寒暄几句,接着又探头对后面排队的人道,“诸位稍候,马上就好。”

她手脚麻利地支起摊子,摆好案板,把各种瓶瓶罐罐摆在一旁方便取用;阿锦和她打配合,蹲下*身熟练地引燃炭火,把扑满抱在怀里准备收钱;而坐在胡凳上的阿宁也开始直播起今日的吃播。

一切准备就绪,姐妹三人有条不紊忙活着自己要做的事。

高老汉共点了两套饼子,都是菜蛋都加的,即崔时钰推出的“金玉满堂”。

本朝文化繁荣,人们大都追求风雅,不仅注重食物的味道,还注重食物的名称,比如茶艺除了被称作“斗茶”,还称为“茗战”,极风雅。

除此之外,唐朝人还相信食物的名称能够带来好运和福气,是以给饼子起个好听的名字能让顾客更愿意购买。

崔时钰当初给酱饼起名着实花费了些心思:“梅香映雪”——只刷酱的素饼就像雪地上开了一片梅花;“翠玉生香”——鲜嫩的生菜宛如一块翠玉;“金乌抱月”——金灿灿的荷包蛋就像一轮太阳;“金玉满堂”——全家福嘛,没什么好说的,当然是“满堂”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