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三人一人推着推车,一人捧着食盒,一人抱着扑满,有说有笑地回家去。
“扑满”是唐人们日常使用的存钱罐,以陶瓷制作而成,顶部有一个用于投入钱币的狭长开口,没有出口,装满钱币后需将其打破才能取出内里银钱,有“满则扑之”的意思,因此得名“扑满”。
崔家这个扑满是个仿桃形的,形状圆润,让同样圆润的阿宁抱着最是合适。
小姑娘抱着存钱罐晃来晃去,和阿锦凑在一块儿听里面铜钱碰撞叮叮当当的清脆声响,玩得不亦乐乎。
看妹妹们高兴的样子,崔时钰也跟着笑。
第一天出摊的情况比她想象中还要好。
因不知道出摊情况如何,崔时钰只当作是摸底,只提前做好了五十张饼子,另配了四十片生菜和二十枚荷包蛋。
她自觉这么多存货应该够卖两个时辰,没想到将一张做好的酱香饼切成小块分给人们试吃之后,竟然不到半个时辰便销售一空。
崔时钰当时还有几分意犹未尽,她还想再多摸会儿铲子呢!
虽说铜钱都已装进扑满,但对于今日赚了多少钱,崔时钰心中大抵有数:除去面粉、生菜、鸡蛋、酱料——谁能想到那两罐酱是这堆食材里最贵的,不算手工费,今日出摊约莫赚了二百六十多文。
二百六十文啊!几乎是崔家姐妹三个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照此以往,赚出铺子的装修费指日可待。
想着自己未来的小食肆,崔时钰心里都快乐开花了。
姜饼小车叮叮咣咣的声音欢快地灌入长乐坊南巷,王五娘一听便从院门探出头来,手上还沾着豆渣,喜庆道:“阿钰回来啦?早市还没结束就把饼子卖完了,看来生意很是不错嘛!”
崔时钰保持谦虚,笑着说:“婶娘过奖了,是东西准备得少罢了。”
话音刚落,她就看到王五娘身后的娇娇像只小猫似的冒了出来,大大的眼睛望着她,嫩生嫩气道:“崔娘子好。”
自打吃了这位崔家娘子亲手做的小笼蒸包和糖醋里脊,崔时钰在娇娇心中的地位便直线上升。
有做菜这么好吃还温柔漂亮的阿姊,她好羡慕阿宁啊!
崔时钰还不知道自己又多了个小迷妹,瞧着因挑食不爱吃饭,比同龄孩子更瘦弱些的娇娇——特别是同最近吃胖了的阿宁站在一起,更是对比鲜明。
她微微弯腰对小女孩温和一笑:“娇娇也好。”然后直起身子对王五娘道,“若是得了空,婶娘定要带娇娇来我这儿来,我请您和娇娇吃饼子。”
崔时宁也马上跟着开口:“娇娇吃完饼再来和我玩斗草吧,咱们那天玩的可有意思啦。”
娇娇毫不犹豫地点头:“嗯!”
她还没吃过崔时钰做的酱饼,但有之前吃肉馒头和炸肉条的经验,她相信这饼子也一定很是美味。
吃完好吃的饼子,再去找阿宁玩斗草……她也太幸福了吧!
两家人其乐融融笑成一片。
瞥见这温馨一幕,张六娘冷哼一声,扭着屁股回了自家胭脂铺子。
不就是卖饼子的生意好吗,有什么好炫耀的……怎么也不说请她吃饼呢?
真是岂有此理!
张六娘这一声冷哼自然也传入了崔时钰的耳朵。
她活了两辈子,多少能够猜到这位邻居的心中想法,无非是对她眼红心热,再加上没占到便宜,很有些不忿罢了。
崔时钰并不打算改变。
崔娘子过得不如意时,对方从来冷言冷语,没施以过任何援手,凭什么她的日子好起来了,倒要去为这种人提供好处呢?
天底下没这种好事。
崔时钰不动声色往那生意冷清的胭脂铺子瞧了一眼,收回目光,大方地和王五娘打过招呼便回家了。
到家后,她先是将推车和饼铛仔仔细细用抹布擦了一遍,把上面的菜渣、酱渍、油迹擦干净,又清了炭炉里的炭灰,添上新炭。
“工位”整洁清爽,她自己工作起来舒心,食客们看见干净卫生的环境也能买得放心。
做完这些,崔时钰又分别去几个铺子买了面粉鸡蛋和生菜,还有她和妹妹们所需的日常用品。
加上前几日在冶铺订做的手推车三件套,这些天来的大小花销不知不觉已花掉嫁妆的一半,花得她很是心疼。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往好处想,投资嘛,总会赚回来的。
有了第一日的卖饼经验,这次崔时钰足足采购出一百张饼子的量,紧赶慢赶,总算赶在午饭前把面粉全部过筛完毕,可以休息了。
为庆祝饼摊首日开张大吉,午饭就吃个香菇油饭吧,正好刚买了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