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万物朦胧。
静一的僧袍似是撒了一层柔光。
老杨妇打量了静一一眼,目光从上而下扫视一遍,语气尖酸刻薄:
“你是谁?怎么会在叶素家里?”
静一自始至终眼眸低垂,做谦逊状,疏淡作答:“贫僧乃灵隐寺禅师,为女菩萨所救。”
听到灵隐寺,众人沉默,内心暗暗心惊。灵隐寺乃禅宗“五山”之一,若真是灵隐寺禅师,可得罪不起,冲撞了佛门,要倒霉的。
村民信佛且忌惮。
有人信,自然有人不信。
“你说是灵隐寺的就是灵隐寺的?有证据吗?不能全凭和尚你一张嘴!”
静一从僧袍宽袖中取出一物示与人前,轻描淡写的回答:“出家人不打诳语。”
静一取出是度牒。
没有村民识得此物。
“这是什么?”
“此物为‘度牒’,乃朝廷予贫僧公度为僧所发之证明文件。”
“村中秀才在吗?”
众人环顾一周,这才发现村里最有文化董秀才没有到。
“快去请!”一位老者抬手指了指方向,随即一位机灵的半大小子朝那边扎了过去。
“董秀才不在这里?”
“哎呀,怎么没把董秀才请过来?”
人群中有人小声嘀咕,老杨媳妇脸色红白交加。
这董秀才,姓董名慕白,眉清目秀,剑眉星目,年纪轻轻便中了乡试。秋闱将近,近日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此人为人刚正,在村中颇有威望,是平民与官府沟通的渠道。老杨媳妇心知肚明,村民愚笨,董秀才可不迂。
俄顷,一位俊朗的青年才俊,如鹤立鸡群立于民众。
董秀才对村民道:“村中长老不在,鄙人不才,受众所托作一见证。”然则双手合十对和尚行礼,道了句:“阿弥陀佛。”
静一还礼“阿弥陀佛”。
然后董秀才才双手接过度牒仔细端看。
俄顷,秀才将度牒奉还给静一,双手合十对静一又还一礼。
村名有几个机灵的,见此状立即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嗟叹:“有眼不识泰山啊,圣僧莫怪,圣僧莫怪……”
风向变化速度之快另叶素瞠目结舌。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像走马观花一样,众人纷纷向静一道歉,一哄而散的离去了。
老杨媳妇亦被众人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