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王婶一家不可置信的眼神,周氏也忍不住道:“这法子是两个孩子想出来的,去年咱们堆肥的时候就说了,想学的都可以过来看。”
“不过具体有多大的作用,还得等收回去了才知道,你们也可以等等看。”周氏笑着道。
王木匠沉默良久,最后感叹道:“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行善积德之人,老天爷一定会保佑你们的。”
“您言重了,只能说这堆肥对庄稼没什么坏处,具体有多大好处,还得看大家用了之后怎么样,也许我们只是运气好罢了。”于夏一听这高帽子戴头上了,立马谨慎起来,万一后面没用,还不得被骂死。
“我看啊,错不了。”王婶也笑道。
王婶一家在听到于夏他们愿意无偿分享堆肥的法子之后,脸上的笑容就没有落下去过。
其实于夏他们刚开始做这个的时候,大家只是当个笑话看罢了。
对于靠着土地生存的农户来说,地里的事情,那就是天大的事情。
遇到个天灾人祸的,收成被影响了,那就意味着饿肚子了,严重的甚至就没法生存下去了。
这个时代的抗风险性太低了,所以谁也不会轻易乱来。
但这收成要是真的能涨上去,就意味着有余粮,这可都是钱啊。
王木匠还有一门手艺在,不是纯粹靠地吃饭的。所以他们一家在村里也算是比较殷实的了。
但村里更多的还是,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人家。
这也是为什么于夏他们愿意把堆肥的法子无偿分享出来的原因。
在吃饱喝足之后,一家人又开始忙碌起来。
人多速度还是要快些的,到了晌午的时候,这块田已经割得差不多了。
到了这个时候,太阳的威力也愈发强大。
阳光照射在人身上都是火辣辣的。
一家人也准备收工了,开始慢慢把稻穗往晒谷场搬运。
于夏背着装满稻穗的小背篓往回走,走一会儿还得歇一会儿。
眼睁睁看着李成挑着满满一担,轻轻松松从自己身边走过,于夏低头看着自己这身板,无奈叹气,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于夏实在是背不动了,刚在一个高一些的石头上把背篓放下,就听到一声轻蔑的冷哼。
于夏转头才发现,陆父陆母正在旁边的田里劳作。
陆母一边麻利地割着稻穗,一边又不时分出一个眼神,不屑地看着于夏。
于夏:……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的少爷呢!也不知道娶回来干嘛。”
于夏都快气笑了:“您家那几位少爷呢?怎么没见着人啊,那么热的天,还让您二老亲自下田干活呢?”
陆母朝于夏翻了个白眼:“我们家的,那自然是挣大钱的,哪有空回来干这个。不像有些人,镇上的买卖做不下去了,也就只能回村里干体力活了。”
“哼,我看他这拈轻怕重的样子,卖力气也不一定能行。”陆父没好气道。
于夏也不想跟他们浪费口舌,连连点头:“对对对,您说得都对。”
没成想陆父更加恼火了:“你这是对长辈该有的态度吗?”
于夏背着背篓就想走,这么热的天,火气那么大,万一出点什么意外,指定得赖自己身上。
于夏刚走两步,就看李成又空手回来,准备挑第二担了。
于夏:……
上午这一趟割完了,还有另一处田地。不过得等太阳落山的时候去了。
中午吃过饭,一家人都在休息,突然听到门外急促的敲门声。
于夏正在床上眯着,就听到周氏起来开门的声音。
“大嫂,你快去看看吧,陆大伯在田里晕倒了。”
“晕倒了?在哪里晕倒了?”
“就在里阳坡下面那块田里,我带你过去。”
听这话,于夏立马就起来了。
“你继续睡,我去看看。”陆相延正在桌边温书,说完这句话,就迈步出去了。
门外人声音都带着急促,一直在絮絮叨叨说着什么,于夏想睡也睡不着了,索性起来跟出去看看。
“可不是嘛,那么热的天气,一直在田里干,中午都不休息一下,就算是铁人也顶不住啊。”
周氏见于夏他们出来,也急忙道:“我跟你刘叔出去看看。”
说完人就急匆匆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