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放下来太热了。”于夏无所谓道。
陆相延手上的动作没停:“手上全是口子,到时候又痒又疼的,该难受了。”
于夏正想回去继续干,一转头就看见不远处有两个熟悉的人影:“俩小孩来了。”
陆相延也沿着于夏的视线看过去,只见两个小萝卜头一人拿着一个大大的东西,走一会儿歇一会儿。
于夏仔细一看,白青抱着的是一个挺大的陶罐,正是自己用井水冰镇的酸梅汤。白芷手里也提着一个篮子,不知道装的什么东西。
两小孩也看见了于夏他们,大声喊了起来:“大哥!夏哥哥!快来帮忙,这个好重。”
于夏乐得不行,赶紧往田坎上走,接过了白青手里的大陶罐。
里面的水不少,还真挺重的,不知道俩小孩怎么把它搬过来的。
于夏带着两小孩往回走:“白芷篮子里是什么?给我们送吃的?”
“是肉包子。”白芷把篮子上的布掀开了。
正是周氏早上做的肉包子,早上几人就草草喝了一碗粥,走的时候包子还没蒸。
本来还说大家这时候该饿了,等会儿回去蒸。
没成想两个小孩自己送过来了。
“你们蒸的?”于夏有些意外道。
“阿娘说了,等冒烟了,再多烧一会儿就好了。”白芷一脸骄傲道。
于夏腾出一只手,揉了揉两个小孩的头:“不错啊,没白长个,都会蒸包子了。”
看到两个小孩,周氏几人也都往田坎边走过来,看到这一篮子的肉包子和满满一陶罐的酸梅汤,周氏也震惊不已。
她还再三确认了,发现确实是这两小孩送过来的。
旁边田地里也在忙活的王婶也夸了起来:“哎呦,你们家这俩小的都能帮你们干活了,真不错。”
周氏也只是笑着点了点头,又从篮子里拿了几个包子给王婶,王婶说什么都不要。
肉包子这种东西,不是农忙季节,轻易不会上桌的。有些人家一年也吃不上两回肉。
虽然知道于夏他们挣了些钱,王婶也不肯轻易要这么贵重的东西。
王婶他们田坎上也放着水,周氏拿过他们的碗,给他们盛了几碗酸梅汤。
这次王婶倒是没推辞。
大家忙活了半天,又饿又渴,拿起还热腾腾的包子就开始吃了起来,边吃边喝着冰凉凉的酸梅汤。
于夏满足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王婶的儿子狗蛋端起碗就一饮而尽:“冰过的吗?这个天喝起来真舒服。”
“对,阿夏在井水里冰过的。”
“我们这水也是井里打的,这天气,这会儿都已经放热了。”
王婶说完又继续道:“他婶,你们家这收成真不错啊,这稻穗看起来就沉甸甸的,谷粒瞧着也要比我们的饱满些。”
周氏笑着回道:“还不清楚,要收回去了才知道。”
王木匠斩钉截铁道:“不用等收回去了,都是老庄稼人了,你这一看就错不了。”
“我前不久去另一块田转悠,看李家小子田里长得也非常不错,我原先还以为你们那堆肥就是闹着玩的,没成想居然这么有用。”
王婶也笑着道:“可不是嘛,我早就说了,你们家这几个孩子都是有本事的。”
“相延哥,你们什么时候又做堆肥?我们能不能也跟着学学啊?”狗蛋问道。
王婶立马瞪了他一眼:“小孩子不懂事,你们别放在心上。”
“王婶您客气了,只要想学的,我们都可以免费教。不过需要的东西还是得大家自己去找。”陆相延回道。
于夏也接着道:“之前我们做堆肥的时候,本就没想避着大家。”
王婶惊讶得好半天都没说话,最后还是王木匠道:“相延啊,你们真愿意把这个堆肥的法子教给大家,还不要钱?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王婶也赶忙道:“就算是要收钱,也是合情合理的,你们别不好意思收,毕竟这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