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是于夏他们开业的日子,还不到卯时,店铺里就已经忙碌起来了。
于夏还在用石磨磨豆子,就听到砰砰砰的敲门声。他赶紧去打开门,外面正是赶着牛车的刘虎。
刘虎的车上摆满了猪肉,显然是刚宰杀完猪。
于夏先前去找刘虎,想要他把每天的猪下水都留给他们。刘虎没怎么犹豫,一口就答应了。
还没等于夏想好每天怎么把这些下水运回去,刘虎就转而问于夏铺子租哪里了。
于夏才刚说那个私塾的名字,刘虎立马说道:“我知道,每天都要从那过,你们这铺子位置不错。好好干,凭你的手艺,应该可以做起来的。”
“这下水我从你们那过的时候,就给你们送过去。”
“那就多谢刘叔了。”一下子少了个头疼的事,于夏高兴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等于夏两人提着一大桶的下水回来的时候,阿洛和小满已经在接着于夏他们刚刚的活,继续磨豆子了。
本来于夏没叫他们的,没想到他们听到动静就都起来了。
看他们干得不错,于夏和陆相延也就开始着手处理下水了。于夏刚开始试着做的时候,用的都是面粉洗。后来发现这样成本太高了,就都换成了草木灰。
于夏准备的东西比较多,他想试着看看,哪样比较好卖一些。除了豆花和卤味,于夏还准备了油条。刚好家里有豆浆,可以配着一起卖。
脆皮豆腐他暂时不考虑了,一方面是因为太多人在卖这个了,另一方面也是店里确实是有些忙不过来了,只能等什么时候人手多了再说。
炸油条需要发的面昨天晚上都已经做好了。于夏他们只需要在八点开业之前,把第一锅豆花做出来。
卤味什么的,晚点也没关系。上午主要是想卖豆花和油条之类的,这些不太油腻,既可以当早餐,也可以午餐。
而且于夏已经打听过了,这个私塾里的学子每天上学时间是九点,比其他私塾要晚一两个小时。
其实于夏比较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夫子,才能把上学搞得跟上班一样,朝九晚六。
等快到时间的时候,于夏才把猪下水洗完,当然第一锅豆花也做出来了。
他匆匆把大门打开,门口已经挂好了一个大大招牌,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夏记食铺”几个字。这正是陆相延自己写的。
这个铺子那么长时间没有开门,上面的招牌还换了,四周的人都有些好奇这到底卖的什么。这刚把门打开,就有人往里面打量。
铺子大门口就放着一口锅,于夏就在这里现炸油条。他把发好的面切成长条,然后压在一起,等油锅开始冒泡了,就丢进去炸。
于夏边炸着油条,一边吆喝着:“瞧一瞧,看一看。新店开业,买二赠一。豆花饭、油条、脆皮豆腐都有啊。”
没办法,这个时代没有鞭炮。新店开业也不能听个响,只能他自己来了。
周围人听到于夏的声音,都看了过来。众人瞧着他手底下做着的奇奇怪怪的东西,都有些好奇。
“你这是什么东西?”一个穿着长衫的书生问道。
“油条,您要不要试试?和豆浆搭配,那叫一个绝!”
那书生自顾自找了个桌子坐下:“那来一个吧,再来碗豆浆。”
“好嘞!您稍等,马上就好。”
陆相延听到声音,就从后厨端了一碗豆浆出来。又接着把于夏炸好的油条装盘,端了上去。
“您可以试试,把油条在豆浆里面泡泡再吃。”于夏手底下没停,嘴里还在继续和刚刚的客人搭话。
那书生听完于夏的话,果真撕了一块泡在豆浆里面。在尝试了一口之后,接着就道:“再来两根。”
外面正看着于夏炸油条的顾客,也不禁有些跃跃欲试起来。
“你们这油条怎么卖的?”
“三文钱一根,豆浆两文钱一碗。”
“哟,卖得不便宜啊!”
“今天开业,买二赠一,您可以试试看,绝对是您没吃过的口味。”
旁边有人听到这价钱,转身就走了。但还是有不少人留下来了,其中有些就是穿着长袍的书生。
没一会儿,店里就坐了不少客人,全都是要油条和豆浆的。大家也都试着于夏说的方法,把油条在豆浆里面泡泡,然后再吃。
“你家这油条不错啊,还真没在其他地方见过。”
阿洛和小满也都出来招呼客人。两人一直都是在人群里混的,倒不至于怯场。
听到那客人这样说,阿洛又开始推销店里的其它的吃食:“您要不看看我们家的豆花,也和别家的不一样!”
“那中午来你这试试!”
还没到巳时,于夏准备的面已经全部用完了。于夏主要是想试试水,没准备太多。
后面还有新的顾客看店里的食客吃得稀奇,想来试试。
“油条没有了,您明天再来看看。我们这还有豆花饭,五文钱一份,您要不来试试?”
“五文?别人都卖三文,你咋卖那么贵?”
“我们这和别家的不一样,自然是要贵些的。”
那客人又转头向四周看了看,不少客人正吃油条吃得喷香。他最后还是道:“行吧,我倒要看看你们到底怎么个不一样法。”
阿洛和小满麻利地就把那位客人需要的东西端上了。
端上来的蘸料碗里,红的辣椒和绿色的藿香、葱交叠在一起,上面还浇了清油。那客人看着这跟别人家完全不一样的调料,也不由得有些期待起来。
他夹了一筷子豆花,在调料碗里蘸了蘸,雪白的豆花里面就染上了颜色。他接着就往嘴里送去,刚吃了两口,眼睛就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