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随着伙计的指引,走向卖文房四宝的区域。走近之后,入目全是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看得人花了眼。
伙计看着于夏在瞧展示的一个纸张样品,忙跟他介绍起来:“客官真是好眼光,这是咱这最好的澈英纸。”
“多少钱?”于夏随口一问。
“一百文一张。”伙计也满面笑容的给于夏介绍道。
于夏震惊地看向伙计:“一百文多少张?”
“一张。”
于夏赶紧把目光从那洁白的纸张上收回了,他怕盯坏了伙计找他赔。
这一张纸也就长一尺八寸,宽一尺零三。就这么一张纸就得一百文?他得卖多少脆皮豆腐才能赚回来!
伙计看于夏不打算买那纸张了也神色如常,要是买了他才会惊讶。他又给二人继续介绍着其他的。
平安镇虽然是个镇,但是店里的各种品类还是比较齐全的。就说刚刚的纸,价格就从五文到一百文不等。
台面上还摆着各种各样的笔,最便宜的就是鸡毛笔和羊毛笔,一般也就四五文一支。贵的那就不用说了,好几两的都有。
于夏真是看得眼睛都直了,他算是知道整个石塘村这一辈的年轻人里,为啥只有陆相延一个人读了书了。而且就这一个,读着读着都没读了。
也难怪那个张文杰那么嘚瑟了,物以稀为贵嘛。
于夏回头想问陆相延买什么样的,却见那人还盯着自己看。
“看我干嘛,问你买什么呢!”
陆相延认真地看着于夏的眼睛:“今天阿夏出言维护我,我很高兴。”
于夏脸色不自然道:“别自作多情了,他也说我了好吗!”
但那人却像是没听到一般,仍旧眼带笑意地看着于夏。
“二位打算买点什么?”伙计小心翼翼地再次问道。
被伙计这一打断,于夏这才想起来旁边还有人呢,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恼怒地瞪了陆相延一眼,这人发起疯来不分时候和场合,把他也带沟里去了。
陆相延这才敛起笑意对伙计说自己要什么。
笔墨纸砚都是消耗品,不是买了一次就可以不用再花钱的东西。
陆相延纸要的最便宜的五文钱一张的,墨也是最便宜那种,但是也要五百文一斤。只有毛笔没买最便宜的,要的十文一支。
两只毛笔、两块一两的墨锭再加上五张纸,一共就要了一百零七文。两人早出晚归地忙活一天,也就两百多文,就这么点东西就花了一小半。
不过该出的钱,于夏也不会心疼,钱不是省出来的,是挣出来的。虽然震惊于这个时代的读书门槛之高,但也毫不犹豫地就从钱袋里数出了足够的铜钱。
旁边穿着富贵的读书人看着二人的样子,不禁嗤笑一声:“这人啊,可要擦亮了眼,别被花言巧语迷了心,到时候人财两空!”
说完那读书人也没看于夏他们,径直把手里的两本书递给伙计:“结账!”
那伙计快速地看了两眼,报价收钱一气呵成,末了还招呼他下次再来。
于夏看了眼大冬天还拿着扇子的读书人的背影,心中不禁吐槽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老遇到奇奇怪怪的人。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骗子”陆相延淡定地接过伙计递过来的东西,然后可怜兮兮地拉了拉于夏的袖子:“阿夏,我饿了。”
于夏大手一挥,就带着他向城门口那家面摊奔去。
身后的伙计摇摇头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头一回见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吃软饭吃得如此理直气壮。
于夏二人推着推车来到小镇入口处不远的面摊,现在正是饭点,摊位上坐着不少人。
摊主夫妻俩的手艺不错,价格也公道,于夏他们也算是这里的老顾客了。他们熟门熟路地找位置坐下,要了两碗素面。
于夏还没吃两口,就看到不远处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只见张氏背着个背篓,正一瘸一拐地往小镇入口处走去。
他放下筷子就去叫住了张氏,把她拉到了面摊前面,再要了一碗面。
张氏一听,连忙摆手,让摊主不要做。
“家里没人,我要早点回去。”她边说还边准备背着背篓继续走,可她本来腿脚就不太方便,力气哪抵得过两个人的。最后硬是被于夏二人拉着坐在了板凳上。
等坐下来之后,于夏才有空去想张氏腿的问题。他记得年前明明都还好好的,怎么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腿就出问题了。
他没等于夏问出口,摊主就已经把面端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