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灼华掸了掸衣袍上沾染的灰尘,推门而入,却在抬头的瞬间,一时愣住。
身后的沈修平问:“阿姐,你怎么了?”
桩桩件件的事,加之来时路上桃夭所说的内情,她心中已经有了些许猜测。
方才突然想起下人放在一旁的玉佩,那鸾鸟纹样虽眼生,可她总觉得在哪里见过。
大长公主李云蓉惯爱用的印记,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在尾部用以牡丹花点缀。
旁厅内静默许久,沈修平终于缓过神,“阿姐可是疑心……”
沈灼华面上已经没了最初的凝重,“大长公主在陛下登基后归京,拢共带了百来余私兵,皆乔装为私卫。”
大齐的铁骑军马皆驻守在边境各个关卡,除去西北的燕州,防守最严的便是京都。
京都之中,私养兵马的更是少数,大多都是祖上世代盘踞,根基极深的鼎盛世家。
沈灼华一点,沈修平立马便理清了头绪。
“从封地至京都一共需经八座关卡,收关之人要么是皇家亲信,要么是朝中得力干将,大长公主居然能不动声色地带来这么多人马。”
沈灼华垂下眼皮,“连我都能查到,你认为陛下会不知?”
李元琛的确是无可指摘的帝王,既有城府又不缺手段,一个足够心狠果决的人,绝不会容忍李云蓉如此行事。
“阿姐以为,兄长与大长公主有所往来?”沈修平拧眉问。
沈灼华闻言,淡淡扫了外头的夜色一眼。
“尚未得出定论。”
她虽对相府众人亲缘淡薄,可沈云祈担了她多年兄长的名分,到底是多年情分。
沈修平思虑片刻,道:“阿姐,你可愿信我?”
沈灼华叹了口气,“你我相依为命,何须问这个?”
若说这相府,唯有一个沈修平是她顾虑的,虽年少轻狂,对她更是一片赤诚,毫无保留。
“流言乃一把双刃剑,可被中伤,亦能加以利用。”沈修平缓缓道:“把今夜遇刺一事大肆宣扬,若兄长实与大长公主暗中勾结,也算是随了他的愿,若兄长无辜,也无伤大雅。”
沈修平端起茶盏,递给沈灼华,“大长公主位高权重,且一心扑在权势上,对佳成县主教养甚少,至今尚未婚配,京中适龄的公子那么多,暗中推一个我们的人前去求娶,岂不一石二鸟。”
“父亲有句话说得对,大长公主性情乖戾,那我们何尝不将她唯一的软肋捏在手中?”
沈灼华点头,欣慰地笑了笑,“你有如此谋划,我日后也放心了。”
往后的沈氏,终究是要靠沈修平撑起来的。
“修平。”沈灼华顿了顿,神情带着严肃,“沈氏恐有大变,多事之秋,你可得做好万全的准备。”
大变?
沈修平立时便想到了沈净远罢官在家一事。
“父亲,不会重回朝堂了,是吗?”
他虽是询问的语气,可心中早有定夺。
沈氏在京已经站得太高,朝中沈氏门生众多,此时若不有所取舍,待陛下坐稳了皇位,冲洗非己势力,怕是自身难保。
“不仅如此。”沈灼华站起身,口中说得是大逆不道的话,面上却波澜不惊,“父亲时日无多,一朝落魄,他必死无疑。”
她走到门槛前,却未曾迈过去,只是静静盯着院中。
春去秋来,院中的花草树木不似往日繁茂,没有盛开的花,也没有硕大的叶,只有秋日的伶仃凄凉。
“又是一年秋,一切又该变了。”
她的笑里含着苦涩:“京都瞬息万变,而我,不会再牵连其中了。”
沈修平什么也没说,只是上前去,揽住了沈灼华的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