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校园

繁体版 简体版
赞校园 > 传闻中的穆公子 > 第32章 传闻中的故事

第32章 传闻中的故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褚公子可知,我们所乘的那艘船,运的是何物?”秦谦问到。

“听说,是朝廷送往江南的救灾粮?”穆钱装作不太确定的样子。

秦谦点点头:“但褚兄也该知道,江南有全大周最大的粮仓,又何须从经州运粮?”

穆钱之前就觉得那运粮的船有些怪异,但并未去细想,如今被秦谦点破,倒是生了好奇心。他瞪圆了眼睛朝秦谦抬抬下把,示意他继续。

秦谦娓娓道来:“这件事,就要从月前的朝堂上说起了。”

半月前,江南粮荒的折子送进了京中。灾情描述不算严重,但地方既然伸手,朝廷自然是要援助的。

金銮殿上,不少大臣就提议,从江南最大粮仓——豫章仓放粮,用以缓解粮荒。但以魏齐为首的武官们却不赞成这个做法。

豫章仓临近内海,可以通过水路直达大周北境的清渊县码头,一直以来都是北狄戍边军队的军用粮仓。若是放了粮不能及时补充,到了冬季北狄犯境,没了粮草保证,戍边将士又如何与北狄蛮人作战?

文官们一致认为,江南之灾不会持续许久,秋粮收货时便会好转,武官们坚持认为军队保障更为重要,既然灾情不严重,那就更无开仓放粮的必要。

双方久争不让,一直持续了小三日,最终是户部的一位老臣提议,京华城的粮仓中尚有余粮,且是陈谷,到了年底也该开仓换粮,不如趁此机会运往江南,以解燃眉之急,待灾情结束后,秋稻成熟时,再从各处购粮补充即可。

只不过有大臣也对江南的情况做了一个估算,认为那批陈谷只有两百万石,并不足够江南撑到十月,故而又提议,让朝廷再拨部分粮款,让他们在周边购粮送往江南。

江南人口千万,若按每人每月二十斤粮算,到十月为止,一共需要接近七百万石的稻米,就算有两百万石的陈谷,剩余五百万石,若按每石九钱,朝廷也需要花四百五十万两银子。

银子虽多,但好在如今大周的国库可以拿得出的数字。雍华帝了解之后,便也同意了这个提议。

“但预估毕竟是预估,若要拿真金白银买这五百万石白米,又岂五百万两就足够的呢?”穆钱冷静分析。

秦谦点点头:“褚兄说得不错,所以户部在拟定拨款数额时,给的是七百万两,打算以四批分放,第一批在七月末,也就是半月前,数额二百万两。”

说到这里,秦谦压低了声音,故作神秘道:“褚兄猜猜,这二百万两,最后买到了多少石白米呢?”

“按照那日在码头城了解到的价格,这二百万两,估摸也就买个几十万石罢了。”穆钱随口答道。

比起买了多少白米,穆钱倒是更好奇这位穆公子的到底是什么人,连朝堂上的大臣们争论了什么,户部拨了多少银子都能知道,身份必定不一般。

更让他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此人会同他一个刚认识不久的人谈论这些国事。

秦谦附和对方的话:“褚兄猜得不错,负责采买的官员走遍了江南四周的郡县,该动用的人脉用了,该摆的架子也摆了,却始终压不下粮价,态度若强硬一些,就有人上京状告他强买强卖。眼看江南存粮撑不下去,他实在无法,只能先花一百万两买了三十万石白米应急,再带着余下的款回京复命。”

他看向穆钱,眼中带着几分嘲讽之意:“可三十万石,至多也就够江南百姓吃上七日左右。七日时间,甚至都不够他从江南回到京华城。”

穆钱托着下巴细算了一下,若真要按照这样的价格买足五百万石白米,至少要花上一千七百万两银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