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葵虽然嘴上说着"心理作用",但作为"过来人",她心里门儿清的知道,汪卓阳肩膀上的暗伤是早早落下的旧疾。
当初苏锦葵大四实习的时候,她就曾经听他提起过,说他很久以前就曾经和教练提到过自己游泳"划水"时肩膀的不适。但由于当时他发作的是脚伤。再加上当时他的肩膀确实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
教练和医护团队就没有对这件事上心,并将其归结成了汪卓阳压力过大的心理作用。
谁料后来就是这么一个未被确诊的"肩伤",让汪卓阳在2016年也就是他最巅峰的年纪,错过了奥运会大名单的选拔。
不过当时的医护人员并没有将他那一次的伤病,与曾经的旧疾联系在一起。
毕竟在正常人眼里,若是当初就留下了病根,医护人员不可能检查了这么多次都未曾察觉。
医生的诊断结果是将其认定为近期过度训练导致的肌肉损伤。
就连当时苏锦葵也认为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心理作用上的巧合。
运动员知道哪里容易受伤,所以才会在某些位置格外注意。
当初的汪卓阳也是认可了这一说法。他也觉得那两年的自己,确实是因为奥运前受伤的事落下了心魔。
但谁料后来等到2020年,苏锦葵带着汪卓阳去苏爷爷那里求医的时候。
并不知晓汪卓□□体病情的苏爷爷,只是简单的诊查就断定了顽疾的出处。
苏锦葵到现在都记得当初苏爷爷报出那个时间时,汪卓阳那仿佛世界观崩塌的神情。
当时苏爷爷初步预判的病源时间,是2014年,也就是汪卓阳正式开始用魔鬼训练冲击奥运金牌的时候。
14年的他为了弥补自己12年时的遗憾,直接早早地给自己定下了夺冠,而且是破纪录夺冠的目标。
这便是他当时积劳成疾的源点。但此时才2013年,从汪卓阳奥运夺冠到现在还不到一年。
按照正常逻辑他在奥运会后应该会有一段时间的休假(保养期)。
若非意外他的身体状态绝不应该,在这个最安逸的时间点出现问题。
难不成是因为他夺冠影响了后续的时间线?
就比如他因为冠军的身份,而产生了过多的责任和心理负担?
抵达接机口的苏锦葵正不停地在脑海里盘算着各种可能性。
……
"您好……我是苏教练的女儿苏锦葵,我父亲他让我来着接你一起去长白山。"
接机大屏上的标语随着飞机落地而改变,苏锦葵仅仅只是一眼便从人群中找到了汪卓阳的身影。
东北人的平均身高偏高不假,但少年那190以上的身高依旧是人群中无比显眼的存在。
"您好,我是汪卓阳,今天的事麻烦了。"
少年推了推脸上的装饰类镜框。
12年奥运的一战成名为他吸引了不少粉丝。
挺拔的身姿,分明的腹肌,再加上笑起来时与体型充满反差的"阳光奶狗感"。
18岁时年少成名的汪卓阳,无疑戳中了无数少女心泛滥的开关。
然后也是从哪一天起,他开始渐渐习惯这种需要"伪装出门"的生活。
鸭舌帽,黑款眼镜,以及冬天各种各样的围巾。
虽然这些伪装在他的身高下很难发挥多少作用,但至少能够让他与国家队同事一起,起到一个混淆视听的效果。
苏锦葵:"听我爸说,你这次来找我爷爷问诊,是怀疑自己肩膀上可能存在尚未确诊的"暗伤"?"
"是的,我不久前也跑过了好几家医院,从我老家的三甲医院,到首都与国家队合作的知名专家。得到的结论都是一样的。"
汪卓阳:"他们都说我是心理问题,但确实感觉到了自己游泳时右肩,与过去截然不同的体感。"
"了解,你也不用太过担心,就像机器用久了哪怕没坏也会出现老化问题一样,人的身体也会出现相应的疲劳性。"
"我个人觉得你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运动员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比较敏感,所以在保养方式出现没能完全匹配时,出现了一些异样的敏感。"
苏锦葵说着抬眼看了看汪卓阳身上穿着的无袖T桖。
偏向篮球服样式的无袖运动装,使其肩膀还有手臂上紧实的肌肉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你稍微侧过来一点儿,我先帮你简单看一下。"
"嗯。"汪卓阳点了点头,然后一边微微屈膝,一边扭转身体将自己右肩朝向了苏锦葵的方向。
苏锦葵:"大概什么时候开始察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