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校园

繁体版 简体版
赞校园 > 奥运冠军的阳光农场[体育竞技] > 第2章 命运的曾经

第2章 命运的曾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女儿要放弃高考。

因为时差的原因,远在雾都的苏爸得知这一消息时,正是雾都天空刚刚亮起的清晨。

作为国家队游泳项目的随行教练之一,昨夜泳队在男子100米和400米项目两枚金牌的入账,让整个教练团都陷入了难以平复的激动。

哪怕泳队奥运之星尚未结束,他们也依旧难以抑制自己那颗躁动的心。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份喜悦的余韵中,一大早还没睡醒的苏江涛,便被女儿准备放弃高考的消息给吓了个半死。

"不是,闺女,你确定?"

"是的,爸我想过了。我想学医但我现在的成绩远远考不上真正一流的医学院。"

拨通了电话苏锦葵当即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既然如此,与其到时候在医学圈因为学历差距受限,倒不如干脆直接回长白山接爷爷奶奶的班。"

"反正爷爷奶奶过几年也快退休了,我正好早点上手早点儿接班。"

"爷爷奶奶是有祖辈传承的中医,您和妈又在体队工作,我想清楚了咱家这样的构成,最适合我的就是去做主攻运动康复的中医。"

"我去学中医,这样你和妈也不用再担心被催二胎的问题。"

大清早的,女儿逻辑清晰的输出让苏江涛瞬间没了困意。

苏江涛夫妇俩,是两年前因为京城奥运会后的新老交替,才从省队调到的国家队。

他们起初也想将女儿,也就是苏锦葵一起带来京城。

但奈何当时的苏锦葵刚刚经历过中考。她的户口以及学籍很难让她在短时间内与首都的高中高考接轨。

苏江涛夫妇这才选择将女儿独自留在喜都。

他们本想着夫妻两个一起在国家队多干几年,争取一个京城户口。

这样一来只要女儿高考考到京城,一家三口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留在这边定居。

然而谁料就在这个一切快要落定的关键时刻,他们的女儿竟然突然想要放弃高考回老家学中医。

原本预想的规划被彻底打乱。

苏江涛第一反应是劝说自家女儿,可话到了嘴边他又突然觉得自家闺女的话也没什么不对。

因为他们原本的安排,也不过就是规划到了帮女主争取一个首都户口。

女儿是想学医的,但京城的几所医科大学可绝对不是什么容易考进去的地方。

何况要想在京城进一家好医院,最起码也要是那几所顶级院校出身的学生。

苏锦葵的成绩不差,但以医学专业在报考时的平均分,京城的医学院对苏锦葵而言绝对不轻松。

而以他们夫妻两个的能力,最多也就是帮女儿争取一个进国家队实习工作的机会。

进国家队工作肯定是一个好差事,但问题如此一来苏锦葵回老家继承医院岂不是更好。

他们夫妻俩又不指望女儿有什么大出息。

这样祖孙三个在一起,他们做父母的外出工作也能放心。

何况如此一来他们夫妻俩就不用再被父母催生什么二胎。这么一想苏江涛瞬间感觉眼前一阵清明。

作为东北人,他们家虽然不是什么重男轻女的家庭,但由于他当年为了自己的"金牌梦",死活不愿意接手家业的关系。

为了梦想,他果断将问题转嫁了自己的下一代。

苏江涛:"爸,不是我说,您和妈身体这么硬朗又不急于这一时,你们想想我那破成绩,与其期待我开窍,倒不如期待一下你们未来的孙子孙女。"

这是苏江涛当初转移矛盾的话术。

苏爷爷和苏奶奶当年虽然知道这只是借口,但他们也没有对苏江涛的话做出否认。

毕竟当时的苏江涛已经拿到省队的录取通知书,他们夫妻两个也想做那被人厌弃的恶人。

因此当苏锦葵出生后,苏爷爷苏奶奶几乎是把所有的期待放到了孙女的身上。而孙女也确实不负众望地对医生这个行业提起兴趣。

但奈何苏锦葵长大后的兴趣在西医而不在中医。这才让苏爷爷苏奶奶开始有了催生二胎的想法。

一开始苏江涛想都没想便用当初早早在东北大面积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作为说辞。

不是我们不想,而是政策不支持。

苏江涛第一反应就是想打着政策的由头,但那个时候的他忽略了一件事。

那就是他们夫妻两个,全部都是那个年代少见的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加上少数民族,这本来就在计划生育允许的二胎范围以内。

所以后来他们也只能把借口放在女儿青春期,以及高考这类"正事儿"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