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校园

繁体版 简体版
赞校园 > 全世界都在等我们谈恋爱 > 第11章 港澳行(2)

第11章 港澳行(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司唯屿不是很在意自家粉丝的想法,他不靠这个吃饭,但他对满屏讨论他和步姚关系的评论很满意,神神鬼鬼,暗暗想等我和步姚谈上了也不能说没有给大家一个预警。

在遥远的地方,《前进的方向》这节目里负责炒CP的工作人员看到微博左问右问:“现在就开始埋线啦?”

同事:“可能只是真情流露或者醋意大发?”腿上放着iPad,上面是直播男主的微博,两分钟前发了个:她拍的。

步姚迷惑得要死,举着手机问覃元谷,直播男主怎么会蠢成这样。覃元谷眯着眼看电脑,在帮他老婆填报销单中,随口一答:“他又不是第一天那么蠢。”

步姚一想也是,又不是第一天了,管他呢。

司唯屿的评论区多了一条评论,@步姚说小福啊:有个人在一个小时前跟我说了晚安,原来说晚安只是不想和我聊天的手段……

等了一会不见人回,步姚刚想兴师问罪就看到了司唯屿回复粉丝的新消息,@大鲤子屿:我没在小福备份的图里找到那几张照片啊?那个她不是指小福吧。

对有人问翻步姚的网盘步姚会不会生气的问题,@大鲤子屿:为什么会生气呢?我们之间没有秘密耶。

看到这几句话步姚抱着玩偶鱼在沙发上打滚,时不时笑一声。

半个身子埋在玩偶上,长发散下,露出红红的耳朵,侧着脸带着笑意看手机。

还在报销流程里痛苦挣扎的覃元谷,举起手机录下对步云平发:看看,没谈上就这样了,,谈上了这个家你还能呆下去,大电灯泡。

步云平:退订。

退出和覃元谷的聊天界面,重拳出击,@步云平:你还不睡就去游五千米。

睡了睡了,这回真的睡了。

第二天还要开媒体群访会,刘泽对此意见很大,超级i人为了面对已经耗费绝大多数社交经理,这会子既要面对镜头,又要回答一些有的没的不重要的问题,她很痛苦,她说:“这种东西为什么要让运动员来讲呢?我们的文化水平不足以讲出可以放出去的话语来。”

跟刘泽同校同班的应海不同意了,反驳道:“我们起码是top3的研究生。”

“怎么!你和我有哪一次升学是靠考试的,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已经是我最大的文化水平了。”刘泽吊着眼睛瞪人,甩两个眼刀又将视线转回面前的A4纸。

上面写满了各类问题的回答模板,各位领导也意识到这群人读过最多的书可能是小红书这个问题,提前准备好了答案让他们背,人手五六张,司唯屿翻倍,被采访的主力军。

“我们……,发扬……,弘扬……”

司唯屿在会场后台随便找个了角落,蹲着绿萝旁念念念,临时抱佛脚中。

背个两句,翻个白眼,拍个照给步姚发去,密密麻麻几大页。

没回,估计在忙。

群访开始,各家媒体的提问都大差不差,把背好的模板改一改就能丝滑的讲出去,司唯屿在这次奥运上打下汗马功劳,在会上的提问只多不少,一串一串官方讲话从嘴里流出。

“请问各位教练,怎么鼓励年纪很小的小朋友坚持游泳,我家仔报了游泳班上了一次就不愿意去了,几浪费钱。”一个被自家孩子逼疯的记者家长。

现场哄笑一片,又附和,全天下的小孩大同小异。

某个教练举起话筒,带着笑意说:“这个我们不太能给出很好的建议,大部分教练在挑运动员的时候大部分已经上到初高中,已经确定走职业了,但步教练应该可以分享一下他的经验,他家小孩和丁妙易、司唯屿两位运动员在游泳上都有一定的水平而且也都是他一手看大的。”

家长们目光灼灼,步云平举步维艰,拿起话筒放下又拿起。

“那个,我的经验不一定适合各位,首先讲我外甥女和丁妙易两人,我和妙易的父母都是在体职工作,她们也是在体职的附小附中一路上来,受环境影响的因素比较大,对每天去游泳馆训练没有那么抵触。”

“像唯屿,我最初带他的时候是我还没退役在当助教,他刚刚进入省队,而且那个时候他也是有了一个大致的目标,比较坚定,有时候闹脾气也会说不想游泳这种话,但很快自己调整好了。”

“还是比较好带,对训练没什么抵触心理。小朋友如果是实在不喜欢的话,家长也不要硬逼,不如换一个。”

底下记者:感觉有人在炫耀。

又有人问教练组:“怎么解决运动员的心理问题。”

这是个一直很受关注的话题,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能直接影响到竞技状态。竞技体育的世界美好又残酷,成败输赢兵家常事,但不是每位运动员都能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进入下一场比赛,有过太多太多运动员因为心理健康问题选择退出他们努力多年的项目,带着泪水告别赛场。

某位教练回答:“我们现在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但由于绝大多数药物会影响运动员的尿检结果,我们不能使用,目前还是主要依靠心理疏导和器械辅助。”

“有人在网络上说感觉你们运动员不管是伤病啊还是心理啊,看起来压力很大,是教练组要求一定要出好成绩吗?”

顿时台下议论纷纷。

司唯屿摁开麦的开关:“我们是运动员,会有人不希望自己出好成绩吗?不出成绩我们退役快乐游泳不好吗?”

“更快、更快、更强,这是奥林匹克的格言,也是每一位运动员在追求、在奋斗的目标。”

“你说伤病,哪一个运动员没有?难道是中国人独有的?只要进行训练就无法避免,在这里单单对我们提出也未免太有针对性了吧。”

“只要竞争就会产生心理压力,这并不是教练组给运动员带来的,而是竞技体育带来的魅力,没有人会甘于人下,在比赛中大家只会记得赢家,难道要跟败者说,输了就输了,我们不需要一个好成绩,这是在侮辱人吗?”

“最后,中国体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举国体制,运动员是由全国人民的税收来供养,不想着出成绩的人是在跟讨论上述问题的人一样吃白饭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