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夏悠闲地坐在牛车上,陆相延在前面牵着牛走。板车上还放着卖空了的豆腐箱和一些摆摊的用具。
有了牛车之后,于夏他们每天回家的时间都提前了。
虽然牛车很慢,比人走路快不了多少。但是他们终于不用推着推车在坑坑洼洼的地上走了。空手走路和负重前行还是有区别的。
不过时不时还得给牛大哥放个假,怕累着了,毕竟这大哥身价不菲啊。于夏他们一个月也才休息一两天,这牛的休息日比他们还多些。
对此于夏只能感叹一句,有时候这人活得比牛还累!
早一点回家并不意味着休息,还要帮忙干活。
毕竟农家哪有空闲的时候,最近村里人又在忙着插秧了。
而且于夏他们比别人还多了个步骤——施肥。
于夏还没走近自家田地,就听见旁边也在插秧的汉子大声说着:“大嫂,你们真是什么东西都敢往田里扔,也不怕坏了收成。”
“白费力气都不说了,影响收成了那可就麻烦了。”
“人家陆大嫂又不靠这地吃饭,做买卖就能养活自己。你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有你什么事啊。”旁边也在地里忙活的妇人不高兴道。
说完自家汉子她又转头对着地里的李成说:“不过李家小子,你们家可不一样,别什么都跟着瞎学。这要是搞不好,明年可就得饿肚子了。”
李成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对着那妇人笑了一下,就又接着往地里撒堆好的肥料。
那妇人见状撇了撇嘴,嘟囔了一句:“这陆家的走狗,真是不识好歹!”
“钱婶在说什么呢?”于夏一边在田边挽裤脚,一边笑着问那妇人。
“好长一段时间没见着您了,您这是去哪里了?”
钱氏这才注意到于夏和陆相延也过来了,她一脸尴尬地干笑着回道:“你们都是大忙人,哪能天天见着我呀。”
她眼珠子转了转,不知道又想到了什么:“听说前段时间,夏哥儿的爹病了,这好了没有啊?”
于夏心里冷笑一声,果然这赵翠芳不是个安生的。就算没借到钱,也不会放过任何可以诋毁他的机会。这钱氏都知道了,怕不是村里全传遍了。他这不孝顺的名头怕是摘不掉了。
于夏叹口气,一脸自责地说道:“这事我也只能干着急。我娘让我借十两银子,我是真的借不出来啊。这段时间又是买牛,又是生病的,家里银子早就花光了!”
那钱氏一听借十两银子,惊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但她一边在心里吐槽那赵翠芳真敢借,一边嘴上却是在说:“这为人父母的,养大孩子不容易,要不是真有难处了,哪可能开这个口。等将来你们有孩子了,就能体谅他们了。”
“诶对了,你们成亲也大半年了吧?怎么还没动静,别只顾着做买卖,把大事都耽搁了。”
于夏:……,说不过就拿这事说,算什么英雄好汉!
“阿夏还小,我们暂时不打算要孩子,劳您费心了。”陆相延在旁边语气淡淡地回道。
那钱氏一脸不赞同:“都十六七岁的人了,还小呢?我像他那么大的时候,我家老大都出生了。”
旁边一直沉默的周氏突然冒了一句:“我们家阿夏还在长身体,今年开年又长高了不少。这还是个孩子呢,我们哪舍得他遭那罪。”
于夏也乐得不行:“钱婶,您还是得注意身体。您看您这四年抱仨,明显比我娘见老啊。”
钱氏听到于夏的话,脸都绿了。她比周氏还小三岁,居然被人这么说。明明以前别人都是夸她有福气的,怎么到这哥儿嘴里就变味了。
她狠狠地瞪了于夏一眼,转身自顾自地去插秧了。
其实哥儿比不得女子,成亲一两年没有孩子都是正常的。有些哥儿孕痣浅淡,甚至一辈子都不会有孩子。
这钱氏就是看于夏眼尾的红痣不似其他哥儿鲜亮,想用没孩子恶心人。
周氏出面维护他,可能也是想安慰他。但是于夏是现代人,要是真有孩子了,那才在他的意料之外。所以他听钱氏这么说,更多的是觉得别扭,根本不会难过。
不过对于家里人的维护,他还是很受用的。
准备就绪的于夏和陆相延也下田去帮着一起施肥。
其实大家也没什么经验,究竟多少合适也不知道。最后大家仔细算了算,自家堆肥不算多,这四亩地全下去也只会少不会多。
所以最后把这些堆肥,都均匀地上在了田里。
于夏还想着要是效果好,明年还可以多存点豆渣,到时候可以再多上点肥。